為了明確混凝劑和絮凝劑的區別,我們首先要分析和比較混凝和絮凝的定義。
絮凝劑用于提高沉淀、澄清、過濾、氣浮、離心分離等工藝過程的速度和效率。絮凝是懸浮液中的許多單個顆粒形成團聚體(絮體或明礬)的過程。
在水處理中,混凝和絮凝代表兩種不同的機理。
凝固
當水中懸浮顆粒的粒徑小到一定程度時,布朗運動的能量足以防止重力的影響,使顆粒不沉降。這種懸浮液可以長時間保持穩定。此外,懸浮顆粒的表面通常帶電(通常為負電),顆粒之間相同電荷的斥力使顆粒難以合并并變大,從而增加了懸浮液的穩定性。
混凝過程是添加帶正電的混凝劑,以中和顆粒表面的負電荷,使顆?!笆Х€”。因此,顆粒通過碰撞、表面吸附、范德華重力和其他效應變得更大,從而促進與水的分離。
混凝劑是具有低分子量和高正電荷密度的水溶性聚合物,其中大多數為液體。它們分為無機物和有機物。無機混凝劑主要是鋁、鐵鹽及其聚合物。
絮凝作用
絮凝是聚合物鏈在懸浮顆粒之間架橋的過程?!皹蚪印笔侵妇酆衔锓肿拥牟煌挝皆诓煌念w粒上,以促進顆粒聚集。
絮凝劑是有機聚合物,大多數具有高分子量、比電(離子)和電荷密度(離子度)。
實際過程比上述理論復雜得多。由于混凝劑/絮凝劑是高分子物質,同一產品中有大分子和小分子,因此所謂的“分子量”只是一個平均概念。因此,當使用混凝劑或絮凝劑處理污水時,“電中和”和“架橋”將同時發生。絮凝過程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。目前,仍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認識和解決。據我們所知,絮凝過程與絮凝劑的分子結構、電荷密度和分子量有關;它與懸浮顆粒的表面性質、顆粒濃度和比表面積有關;它與介質(水)的pH值、電導率、水中其他物質的存在、水溫、攪拌等因素有關。因此,雖然有理論和經驗可以遵循,但利用實驗選擇絮凝劑仍然是必不可少的。